白微,1984年10月29日出生在辽宁省大石桥市吕王镇白家堡子村,一个普通的东北女孩,她的勤奋,坚持,那种不服输的韧劲,在2003年收到了大连工业大学的入取通知书,从此开始了不平凡的人生。
刚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女孩自豪的以为自己可以给爸爸酿酒了,以后爸爸可以喝到她亲手调制的“暖心酒”。憧憬着亲人欢聚一堂,端起酒杯的画面,不觉间人生的小目标便孕育出来。
读书期间,女孩每次酿酒专业课格外专注,不知不觉间产生的兴趣。在学校组织的啤酒厂见习中,她第一次认识了解了啤酒的现代化生产,被流程中的“瓶瓶罐罐”深深吸引着。也是在这个期间,第一次品尝了啤酒花,尝到了“啤酒的苦”,懂得啤酒苦味的来源。还记得第一次品尝麦汁,尝到了“啤酒的甘甜”……从此开始,她也开始记忆着啤酒中每一个味道,因为“味道是从来不会骗人的”。四年后,女孩选择了雪花,同时雪花也选择了她。
2007年毕业后,女孩在华润雪花啤酒(鞍山)有限公司拿到了人生中第一笔薪水。女孩采买了美味佳肴,当然还有雪花啤酒。洁白细腻的泡沫,清晰而又刺激的杀口感,家人们举杯祝福着女孩实现人生的转折,眼神中满是父母的欣慰。那一刻,女孩坚定自己选择没有错。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兴趣爱好指引她选择的职业,职业的发展由于他的兴趣,让工作更具有动力。女孩把工作当作自己爱好来实践,就这样在工作中迸发出许许多多的惊喜和欢乐。刚入职时,女孩分配到酿造工段,一名生产质量的工艺员。作为辽宁省人力资源评定发酵专业工程师,她认为自己大展拳脚的时候到了。然而,当时的部门经理安排她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微生物管理做起。虽然有些失落,但是也没有太多抱怨,毕竟自己还是一个“小白”。她就每天到现场,跟着一线师傅们学习,刨根问底的学,越有资质“刨”的越深。从清洗剂配置开始,到设备刷洗结束设备准备使用前的全流程操作,现场跟踪、现场梳理管线走向排查刷洗死角和卫生死角。回到办公室,他也复习着微生物专家对微生物滋生的讲义,将眼睛看的和书本学到的知识相结合。久而久之,女孩在微生物上的造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为公司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发酵液有害菌问题。遇难题迎难而上,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先后多次获得多次区域和公司级“优秀工厂党员”荣誉。
啤酒生产过程的品评是产品质量的重要输出和保障。随着部门经理的信任,开始接触酿造工序的每一个细节,接触到了啤酒的品尝,感知到她喜欢的味道和不喜欢的味道。
初次参加公司的品尝工作的她,可能是天生对气味比较敏感,对气味的描述没有那么专业时,她就会用日常食品的味道,把酒里添加的风味与其联系起来,比如“酸汤子”味与风味试剂“丁酸”比较像,但是她会把酒里的气味和实物都联系起来,便于记忆。她为了让自己快速成长,在她的日常工作中,就喜欢到处见啥闻啥,品尝计划中要求品尝的原辅料、生产过程用水用气等,工作中她自己走到哪处就品尝到哪里,维修师傅们维修使用的润滑油不在计划内的都要品尝一下,闻闻是否变质了。当时大家都戏称她为“警犬”,“警犬”走过,异味不可留。浓厚的兴趣和细致的工作态度被工厂领导看在眼里,女孩也争取到更高规模的培训。2009年,她第一次如愿参加了中国酒业协会组织的品尝培训,经过总部的魔鬼般的品评训练和选拔,一天有限的8小时时间里,培训12轮。高强度的使用鼻子和大脑,让人觉得有些快“死机”的状态。即便如此,晚上回到了酒店女孩仍给自己加练着理论知识。随后,在她人生首次国家啤酒评酒考试中,考上了2015届国家评委,鞍山“警犬”从此走向了更大的舞台,大展“犬”脚。女孩第一次参加品评比赛后老师们对她的成绩很惊喜,并问“你相信天赋吗?”女孩说,“我相信越努力,越幸运。”起初,她每月参加总部和区域生产质量品评,总部每月品尝样品达300多个样品,在5天时间内完成,要更准确识别出产品的正向和缺陷风味,精准指出缺陷,每月鼻子都要经过高强度的运转工作,生产质量的专业品评更是让她的品尝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记得,2017年在她孕后期的4个月里,因为产品生产质量受硫化味影响,评价结果不好,她就围绕产品硫化味来源进行分析,最终将问题锁定在填充的二氧化碳。她每天都挺着大肚子,一遍仔细向操作工、班长等一线操作人员反复学习二氧化碳工艺、流程和不同操作人员的操作,一遍查阅资料,深入了解设备原理和发酵机理。每天坚持到现场对二氧化碳回收到使用端各个环节二氧化碳进行品尝,运用品尝结果逐步指导工艺改进。会经过四个月左右的努力,终于品尝到一杯纯净的二氧化碳。努力终有成果,二氧化碳总硫第三外检合格,产品纯净性也提升了。在项目开展那阶段,她担心过,有科学说,硫化氢吸入过多,会影响肚子里的宝宝智力,她虽担心,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一直坚持完成项目,当品尝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时,她说,这么聪明的妈妈,孩子是不会笨的。她对品评的坚持和热爱,在日常工作中践行,品评能力也是在培训、考试和周而复始的工作中持续提升。她现已连续两届国家评委,国家一级品酒师;在全国技能大赛中,2017年“白银赛诺杯”第五名,荣获“全国酿酒行业技术能手”称号;2022年“臻麦杯”第二名,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为企业增光添彩。同年,被评为华润集团·卓越工匠,选入华润啤酒科技人才库。
如果说品评靠天赋,那么技能需要靠努力。在产量质量管理中,她掌握酿造车间每一个锅槽、罐体,每一条管路的走向,小到每个阀门的用途,深入一线的工作,使得她对公司的工艺管理更得心应手。工作以来,他组织并参与过《降低鞍山厂区酿造一部动力工段供给二氧化碳COD》等年度重点业务计划项目14项,日常微小改善项目100余项,潜在的收益,为公司的提升产品质量,梳理企业的良好形象。
将个人经验逐步转向组织经验转变的过程是需要持之以恒,对能人辈出的时代,或许年轻更多的需要就是平台。慢慢的,女孩由最初的“小白”成为了“白老师”。2022年,被辽宁人事聘为高级考评员。2019年11月,她以第四名的成绩通过总部生产中心技术质量部联合人力资源部组织认证的感官品评内训师,开始负责辽宁区域的品评培训工作,她总结中酒协、总部和区域来自不同层级的老师的培训经验,将自己在品尝技能提升方面的技巧进行融合,对区域内评酒员进行品评技能培训与选拔, 在第四届全国啤酒品酒职业技能竞赛中,区域内选拔8人参赛,7人进入前80名。其中,前10名2人,10-50名3人,50-80名2人,新晋国家评委一名。总部也注重技能的传承和资源的共享,先后安排她到贵州区域和苏沪区域开展品评督导工作,一方面将技能传授给两个区域的评委。另一方面通过资源共享,搭建两个区域的生产质量进行协助交流平台,促质量提升,在总部生产质量品尝中,两个区域的品尝质量也在总部排名中位列前茅。
2023年,随着雪花啤酒组织转型,女孩成为了品控部的经理。由业务转向管理,由“白老师”转向“白经理”。开始一个新的起点,担负起更重的职责,女孩越发的努力让自己有一个好的开始。她坚守现场,“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初心、信心让她很快的进入了角色。回想刚刚走出校园的自己,现在看来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她或许将这份工作作为她职业生涯中的唯一的工作,因为这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自己工作16年以来成为爱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在,每一次公司推出的新品,她都会买一些带回家。爸爸会向亲朋端起这杯“暖心酒”,会骄傲的推荐我闺女做的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当初憧憬的画面实现了,如今女孩也长大了,历经的过程层层涟漪,影响着不平凡的人,成就不平凡的酒。